2010年心理学考研真题解析及复试指导(文都)




??10年考研已尘埃落定,虎年之初,心理学考研落下帷幕,辛苦一年的考生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但这场考试为我们带来什么,有哪些启示,需要我们在接下来哪些工作,北京考研心理学考研名师曹天啸老师特为我们总结以下几个要点。

刚刚结束的心理学考研统考中,相信多数考生定是一笑解千愁,毕竟其中90%左右是在我们考研辅导班里反复强调过的重中之重。纵观07,08,09,10统考考题,今年可以说是成熟的一年,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考察目标,虽然没有达到此题一出,举座皆惊的地步,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份测量学指标契合优良的试卷,在这份弥足珍贵的试卷中,我们得到什么?

1心理学统考,永远是基础最关键,能力是制胜。

这可以说是我们教指委下属的出题专家组出题的永远不变的主旋律,对于今年部分考研班考前疯狂押偏题怪题,之前我们就表示对这些同学的担心和警告,更有甚者竟然考前让考生背诵ACT模型等偏僻知识点,我们早就说过,这些知识点不是不重要,但却不适合作为考研试题,须知ACT这样一个知识点是我们AI的核心理论,研究这样一个理论至少在十年以上,妄想在几个小时内,考核学生,不现实更不科学。

考研,尤其是心理学统考,基础会占到80-88%左右,这样对于一个考取非重点院校的考生是完全够用的,就今年而言,如果考生能够在我们的指导下吃透这些基础,考一个220分左右的成绩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2 基础最重要,思想能力也有体现。

今年的题可以说是历年来出题较为可圈可点的一次,不仅在主线上有所体现,各个我们强调的能力上的考核也有不少的着墨,比如普心的考核一定会着力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样的主线就很多的体现在我们的试卷中,另外其中不乏一些和我们当前研究热点结合的考题比如“感冒者食而无味”这就是以一个较新的面孔来包装我们的知识点,如果大家对感觉一章熟悉,再加上论述中的信号检测论及注意部分堪称完美;注意一章,这也是我们上课是反复提到的,普心的大题落在了这里,这和我们考前预测的完全吻合,这些题目较为基础,可以说这些都是考生应该努力冲击全分的题目。发展也是沿用我们较为传统的思路,主要是考察基本理论和实际的启示。可以说最后一个大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拿到80%以上的分数,甚至全分。统计和测量考察的相对基础却是紧扣要点,备考中,最让大家头疼也就是这两门课,偏向于数理的统计尤其使大多数三跨考生忘而却步,在这里,我们一直告诫考生千万不要一头扎进公式的汪洋大海,而要着重理解掌握统计的思想,统计的理论内核,这才是致胜之道,今年的两类错误和测量误差是我们这两门课的内核和重心。实验设计是考察的重点,今年以实验心理+统计综合性题目考察大家,即给出一组数据或图表要求被试分析相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分析变量、解释结果、或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3具体真题解析,五个简答和论述前两道都曾以全文或类似的情况出现在考研冲刺班讲义题集中,最后的大题考察的形式和类型在冲刺和强化班以7个模板的形式反复提及。

76.影响反应时的因素。(10年冲刺讲义题集)

【参考答案要点】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别。 (1分)

(1)外部因素。

1)刺激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刺激通过特定的通道作用于各个感官,它们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刺激感觉灵敏的部位、离大脑较近的地方,反应自然就比较快。 (1分)

2)刺激的强度。刺激强度含义很广,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强度,也包括其他类似的因素,如视刺激的光强、空间面积、时间久暂及两个以上刺激的累积等。 (1分)

3)刺激的复杂程度。刺激的复杂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刺激选择数目越多,愈复杂;(2)刺激相似程度越低,则愈复杂。显然,刺激越复杂,反应时间必然越长。

(1分)

4)刺激的呈现方式。在反应时间研究中,刺激呈现方式也归属于刺激变量,刺激的呈现方式不同,反应的难度也不同。 (1分)

5)刺激呈现的感觉通道。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不同,一般触觉反应时小于听觉小于视觉。 (1分)

6)环境因素和实验仪器。实验室的噪音等,往往会干扰被试做出及时地反应,降低反应时。而实验仪器的精确性和易用性,更与反应时密切相关。 (1分)

(2)机体因素。

1)适应,在反应时实验中,应考虑被试的感受性适应问题。 (1分)

2)准备状态。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者可能来不及准备;如果太长,被试者的准备状态又可能出现衰退而延误反应。 (1分)

3)练习次数。在心理实验中,练习是一个控制变量,即一个潜在的自变量。练习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相当密切。 (1分)

4)动机。反应时间实验中被试者易受某种额外动机的影响。在不同奖惩动机的影响下,反应时有明显的变化。 (1分)

5)年龄因素和个体差异。一般认为,自发育阶段至25 岁前(青少年阶段),反应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起初减得快,以后较慢。个体差异(或个别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在品质和属性上存在的任何差别。 (1分)

6)酒精及药物的作用。比如当酒精在脑神经系统达到一定浓度时,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迟钝,对周围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大大下降。 (1分)

77.简述注意及其品质。(10年冲刺讲义题集)

【参考答案要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 (1分)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指向性可以保证我们的心理活动去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某些事物。 (2分)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比如,当我们集中注意去读一本书的时候,对旁边的人声、鸟语或音乐声就无暇顾及。注意的集中性保证了我们对注意对象有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2分)

同时人与人在注意能力方面又有许多差异,心理学上称之为注意品质(1分),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客体的数量。

影响注意的广度因素主要有:1)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知识经验;3)知觉者的活动任务 (1分)

(2)注意的稳定性(时间)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注意对象上的时间特征。稳定性的相反特征是分散和分心

(1分)

(3)注意的分配(几种项目)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和活动上的特性。

(1分)

(4)注意的转移(灵活性)

注意的转移是指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点。 (1分)

78.简述成就目标理论。(10年冲刺讲义题集)

【参考答案要点】

成就目标理论是由德维克(Dweck)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成就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学业目标取向可以分为两类:学习目标和表现目标。 (2分)

学习目标又称掌握目标。持这种取向的个体,他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能力,也能真正提高能力;他们喜欢挑战,能坚持学习,不怕困难;在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时,用是否取得进步来评价;在对学习的成败归因时习惯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这样的个体控制感强,自尊感也稳定。 (3分)

表现目标的个体,他们学习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往往能力不人随着这种学习而改变;这样的学生习惯避免挑战,因为坚持性也差,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他们在评价学习效果时用自己是否比别人更强来评价;在对学习成败进和归因时习惯归因于能力或运气;他们控制感差,自尊感也不稳定。 (3分)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具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在学习过程有着更为完善的动机模式。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动机模式,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付出的努力大小和策略的运用上,集中于掌握知识本身,以达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2分)

【评分说明】 答出该理论的提出者得2分。同时答出两类目标的含义和对应的动机类型得相应的满分,只答出目标类型的含义或动机类型得一半的分。

79.用感觉互动理论解释为什么重感冒的人会食而无味?(10年冲刺班上课投影讲义)

【参考答案要点】

感觉互动是指同一类感觉或不同感


觉因为相互作用而发生几种感觉的融合或某一种感觉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2分)

感觉互动是由于某一分析器的活动,通过大脑皮层上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加强或减弱其他感觉器官感受性的结果。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例如,轻微的动觉、微弱的声音能使同时发生的视觉感受性提高。反之,强烈的噪声会使同时发生的视觉感受性降低。味觉刺激、嗅觉刺激、触觉或湿度刺激也会对颜色视觉的感受性发生增强或减弱的影响。 (4分)

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是尤其明显的,在生活中,品尝美味佳肴需要嗅觉、味觉器官的共同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一种享受。这样的例子我们经常遇见,比如闭上眼睛,捏住鼻子,我们将分不清嘴里吃的是苹果,还是土豆。感冒的人常常味觉不敏感,当你伤风感冒,鼻子不通气时,由于缺少嗅觉的相互作用,单单依靠舌头来品尝时,再好吃的东西也会形同嚼蜡,大为逊色。因而重感冒的人会食而无味。 (4分)

80.请根据下图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2)该类型设计有何优点?(10年冲刺讲义题集知识点)

2010心理学考研真题

【参考答案要点】

(1)这属于单组的时间序列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间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它的模式为:

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4分)

(2)时间序列设计是前实验设计的扩展形式,它的优点是比前实验设计能更好地控制条件,通过定时重复观测能控制成熟;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偶然事件,可避免一次观测的偶然性;可控制测验效应;可显示被试反应变量的发展趋势。 (3分)

时间序列设计的缺点是:由于该设计是在没有控制组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它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自变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多次实施前测验会影响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许多作用并非是即时产生的,而是延滞性的,何时出现也无法预期;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相当复杂;最后,数据收集较难。

(3分)

论述题

1.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0年冲刺讲义题集)

【参考答案要点】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

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1分)

关于需要的结构有很多理论,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影响最大。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10分)

2)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高级需要也出现得较晚。马斯洛并没有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他认识到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地得到满足就可以。 (7分)

(2)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地研究需要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要的实质、需要的发生、发展以及需要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研究需要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该理论的合理之处表现在:

首先,看到了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

其次,在人的发展中,低级需要最早出现。f

再次,这一理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充分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6分)

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首先,他把需要看作是一种本能,把需要的发展看作是一种天赋趋势,对人的需要的社会性重视不够。

其次,该理论是以追求个人存在价值为准则,较少考虑社会生活条件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制约关系。

再次,这一理论依据观察和推理较多,但缺乏科学方法验证。 (6分)

附:第二部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

2.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的比较(10年冲刺讲义题集,上课反复提出的四大理论)

【参考答案要点】  (1)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性本能的心理能量称为里比多。弗洛伊德把里比多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见下表) (3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