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备考指南】华政考研考试科目之环境法专业科目分析_专业课(公务员备考指南)






原标题:【21备考指南】华政考研考试科目之环境法专业科目分析

★21备考指南★

环境法科目分析

写在前面

在考研竞争中,专业课对于考生的影响远大于任何一门公共课,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考察专业课分数比较多。在华政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课的单科成绩是150 分;二是复试审核更看重专业课成绩。在研究生考试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复试阶段,面试老师往往更看重考生的专业课成绩。因为专业课成绩高不仅意味着你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功底,也意味着你在研究生阶段能更好的展开研究学习。这样的学生往往深得每个导师的喜欢,所以专业课成绩的高低也意味着你考入研究生之后能否可以成功拜在你的理想导师门下。三是命题风格不同。任何一门专业课的考试内容涵盖了本专业最为核心和重要的考点。这就要求考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基础是很扎实的。另外,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每个学校在该专业上的研究路径不同,该校导师的研究范围不同,所以必然导致专业课的命题风格在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风格。考生必须在熟悉目标院校考题的基础上把握出题老师的命题思路才可以。

之前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华政考研考试科目中的法综、刑法、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法理学、法律史、宪行科目介绍,并且还进行了汇总,应学弟学妹的要求,今天将为大家分析一下华政考研环境法专业课的相关信息。(ps :其他专业的解析还在陆续制作中,请大家及时关注韬奋考研公众号后期推送),快来跟着小编康康吧!

01

考试内容、题型、题型示范及题型特点

考试内容

根据2020年华政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范围可知,环境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的知识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参见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考试题型

就近几年的考试题型来看,主要分为名词解释或词义辨析题、简答题、观点辨析题和论述题四种。题目个数限制在15个以内。其中名词解释或词义辨析题一般为4个,简答题3-5个,观点辨析3个或4个,论述题3个。接下来以近5年的环境法专业课考试题型为例。

例一(以20年为例):1、词义辨析题(3题);2、观点辨析题(3题);3、 简答题(3题);4、论述题(3题)。

例二(以19年为例):1、词义辨析题(3题);2、观点辨析题(3题);3、论述题(3题)。

例三(以18年为例):1、词义辨析题(3题);2、观点辨析题(4题);3、简答题(5题);4、论述题(3题)。

例四(以17年为例):1、词义辨析题(10分*3题)30分;2、观点辨析题(15分*3题)45分;3、论述题(25分*3题)75分。

例五(以16年为例):1、词义辨析题(3题);2、观点辨析题(4题);3、简答题(5题);4、论述题(3题)。

环境法历年考试汇总表



*从该表可以看出近年来题量有所减少,有的年份只考9个题,且考查趋势上弱化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强化词义辨析题和观点辨析题,可以看出更侧重考察分析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列举。

题型示范

(1)名词解释或词义辨析题



(2)简答题



(3)观点辨析题



论述题



题型特点

从上述题型示范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题型特点:第一点是华政环境法考研中近些年没有考察名词解释,取而代之的是词义辨析,这要求大家在环境法的学习中对于相似名词要理解清楚,重点掌握;第二点是内容分布平均,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能源法在每个题型中都保持中着1:1:1的比例,最终各占50分;因而在备考中,考生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特点,而不能偏重或忽视某一部分; 第三点是论述题的比重较大,有些年份能占到一半的分数,这就要求备考的同学要注意分析真题,把握常考点、重难点,了解时事热点,阅读相关论文以提高自己的论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02

环境法详细介绍

答题时间及答题时间安排

华政环境法专业课初试采取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也就是180分钟。

3个小时完成15道以内的题目,有些人觉得时间长,有些人觉得时间短。对于小编来说,即使在考场上的我是奋笔疾书、一刻不停,也是觉得短了的。所以在考试前要做好合理的答题时间规划。我们可以按照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做好时间划分——“看分答题”,以17年的题目为例:

(1)名词解释或词义辨析题:每个小题10分钟,3个小题就是30分钟;

(2)观点辨析题:每个小题15分钟,3个小题45分钟;

(3)论述题:每个小题25分钟,3个小题75分钟。

那么完成全部题目的时间就是150分钟,还有30分钟,这25分钟可用来思考和查补漏洞。当然还要看当年具体的题型和分值分布,并结合自身情况在开考之后答题之前,留出3-5分钟的时间,大致了解整张试卷并做好时间规划。

大纲内容及大纲解读

(1)大纲内容

根据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范围可知, 环境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知识点包括: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能源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具体单行法基本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税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水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核安全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参见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虽然学校不再公布参考教材,但依然可援用往年的教材备考,往年的指定考试内容是:《环境保护法教程》(第六版)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环境资源法教程》(第二版)蔡守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三版)张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现行能源资源环境法律与相关规划和白皮书。

(2)大纲解读

就环境法学专业课一门的大纲来看,在广度层面上,内容很广,涵盖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及大量具体的单行法,但在深度层面上,对知识点的考察其实都是比较浅显的,通常考察“是什么”、“为什么”,如现行法律基本规定考查比例较少,且集中在“知其所然”的考查,而“为什么”“知其所以然”主要集中在基本原理、原则、制度,非常容易分析,参考课本都有简单、全面的论述。

所需资料

就环境法专业课的备考而言,建议选择张璐老师的参考教材,其他老师的教材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因为张璐老师是我们华政环境法的老师,而且大部分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的题目都能在他的教材中找到答案。另外,备考还需要韬奋环境法复习笔记、韬奋环境法精简笔记、韬奋环境法真题、韬奋环境法冲刺笔记。韬奋的系列笔记涵盖了华政环境法学考研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并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新出版笔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可以很好得在不同阶段引导同学们找出重点进行复习,减少不必要的宝贵时间的浪费。

备考方法

就备战考研而言,小编相信适合自己的方法便是最好的方法。有些人比较习惯于晚上看书学习白天休息,有些人比较习惯于上午看书下午运动放松,还有些人比较习惯于一整天都呆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只要觉得对于自己备考有效,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小编在这里主要讲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 必须首先看看历年真题,了解考察内容和出题模式,毫不夸张地说,历年真题是考研备考中灯塔般的存在。第一次看发现很多知识点很陌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看看真题后面的解答,学习答题思路和知识点,这也是备考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二,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看看往年公布的参考教材,看的目的是查找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并标注出来,以备以后备考过程中的查找。当然看参考教材只需看一遍就够了,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参考教材不用看。

第三, 可以完全相信我们的系列笔记,它将所有的考研所需的知识点都涵盖了,前期要好好复习。

第四, 到了后期要“扔掉”厚厚的笔记改用冲刺笔记,将冲刺笔记的内容牢牢掌握,达到在考场上能条件反射似得想起来的程度就可放心了。

第五, 历年真题要多做几遍,对于历年真题中有重复的知识点要“刻骨铭心”,因为它再次考的几率非常大。

第六, 最后,相信自己能考上!不用想太多。

答题技巧

大家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相信都参加过数不清次数的考试,就答题技巧而言,不同的科目技巧都不同,但共性有一个,那就是不能空着,空着就没分。就环境法学专业课的考试而言,小编将根据不同的题型分别介绍其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题

就名词解释题而言,在答题时需要将名词的概念写上,并进一步阐释特点、分类或意义等。因为名词解释分数较高,只简单的答概念不能得满分,当然只需要参考题目分数简单的拓展,切勿拓展过多,这样会显得拖沓且浪费时间。不过,最近几年考试中没有考查过单纯的名词解释而是进一步的考查词义辨析,但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我们也需要重点掌握。比如对于环境质量标准的名词解释题我们可以做以下回答: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所做的规定,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它是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概念比较题

就概念比较题而言,第一步需要分别写出两个名词的概念,第二步需要对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比如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比较而言,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回答:①环境污染是 指因为人为的因素,使某些物质或能量进入环境之中,引起环境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并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条件的现象。②环境破坏是 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度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引起某种或某几种环境要素发生数量减少、形态改变、质量降低,导致这些环境要素固有的环境功能弱化或丧失,从而使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的一种现象。③差异: a. 环境污染主要发生在生产和生活的排放环节,而环境破坏则主要产生于人类对环境要素中自然资源要素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b. 环境污染更多地表现为对环境要素性质上的改变,而环境破坏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形态的改变。④共性:二者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共性,无论发生在哪个环节,无论是性质的改变还是形态的改变,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最终都表现为对环境要素固有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从而使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

简答题

就简答题而言,其显然要比名词解释题写得更多一点,除了写概念外,特征、内容、作用等都要展开来写,以保证得分的完满性。比如对于环境行政规划的概念和作用的简述题而言,我们可以做如下回答:环境保护规划,简称环境规划,是指根据国家或者一定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活动所做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它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采取的主动行动。作用:①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环境规划通过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因而能够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它为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保障。我国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中,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境规划为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③它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其中所确定的宏观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等,为实现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各级政府及其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观点辨析题

观点辨析题经常考察的一个形式是直接给你一句话,这句话通常直接来源于课本或论文抑或进行变形,具有总结性,所以在解答时应将该句话定位到具体的知识点,展开论述,最终得出结论支持或者反驳给出的观点。如2014年观点辨析题“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是一个事实,关键是能否将自然资源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及法律是否做出了权利交易的制度安排。”可以这样解答: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对自然资源进行无偿划拨,此划拨方式在实践中造成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忽略,而在市场化条件下,基于价值规律形成的等价交换则为自然资源价值的真正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途径。首先,等价交换意味着物品在价值上相等是进行交换的基本前提,对于自然资源而言,这就从根本上肯定和确认了自然资源价值的存在,有效地纠正了自然资源无价的错误认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市场化流转的过程实质上是自然资源与其他商品和媒介物进行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商品或媒介物的价值就会表现在自然资源身上,使其价值化。实际上,“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是一个事实,关键是能否将自然资源作为商品推向市场及法律是否做出了权利交易的制度安排。”因此,只要自然资源进入市场,自然资源的价值就是现实可见的。所以,市场化的流转是有效确认自然资源价值并推动其得以真正实现的基本途径。”

论述题

论述题的做答需要注意的原则是:按点给分、有理即可。这就告诉我们论述题的回答要注意从多个方面着手论述,从基础的概念解答、特点阐释再到之后的内容分析及个人观点,要注意对于我们来说把一个道理说得很深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表达观点,这样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得分项;又或者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进行基础概念、特点界定,内容、关系分析,个人观点表达、结合时事热点、怎样做等多角度进行论述。

如2009年论述题“论自然资源法律形态的发展与变化”可以做以下回答(仅列出了题纲,具体论述可参考教材或真题答案):自然资源法的法律形态,是指自然资源法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借以存在的法律形式与状态的外在表现。自然资源法从其形成之初至今,其法律形态一直在发生着不断的演变,这种演变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从根本上决定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概念界定)具体而言,从根本上推动其法律形态不断发生演变的社会现实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自然资源的社会定位不同。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由此决定了对自然资源不同的社会定位。其次,对自然资源的社会需求不同。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自然资源的社会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种需求的变化从根本上决定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社会形势不同。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始终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但具体到每一个特定的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和注意力是不相同的。对自然资源而言,在强调其开发利用的经济性的同时,必须保证对其社会性和生态性的需求,这是维持社会发展持续进行的基本前期。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资源法的主要作用对象也必须进行及时的调整,逐步实现法律规范的指向由单一的经济功能向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拓展。(原因分析)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入,并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有力推动,自然资源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综观自然资源法法律形态的发展与进化,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以前特别物权法时期、 19世纪初期到 20世纪 50年代的单行法时期、 20世纪 60年代以后的体系化时期。

① 19世纪以前的特别物权法时期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前期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构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并由此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社会的两次社会分工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同利用阶段和水平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分开发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也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与此相应,早起有关自然资源的立法,主要是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目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由此所带来的私有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逐步确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私人经济的一部分,自然资源作为私有制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和作为其他私有财产的一样,同样有着分配和保护的需要。伴随着法律私有权的发达,自然资源物权是此阶段关于自然资源的主要法律内容。② 19世纪初期到 20世纪 50年代的单行法时期 这一阶段是自然资源法得以初步确立和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在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了行业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使有史以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纯粹私人经济行为有效地介入了国家的干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法从其产生即具有强烈的私法公法化的倾向,以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仅以私法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特别物权法相比独具特色,体现了自然资源不同于其他物的基本特征和自然资源法自身所应具有的独特的法律属性。③ 20世纪 60年代以后的体系化时期 20世纪 60年代开始 ,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兴起,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社会性、整体性、相对性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和重大演变,面对人类此前对资源掠夺性开发破坏所带来的严重自然资源危机,自然资源保护主义和资源合理利用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生态学和系统论深化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性质及有机统一性被更多地揭示出来,产生个整体意义的自然资源概念。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等新的社会观念的形成,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些认识把各单行的自然资源法联结起来,形成了一种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客观描述与分析)

附复习包购买链接:

fu致这行话 ¢omc91sbfd03¢转移至淘宀┡ē,【【全年包】 2021华政考研韬奋复习包(近 100%命中 /70%上岸同学必备】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附21备考指南往期汇总



【21备考指南】华政考研考试科目解析汇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