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应届考研402分复试91分




/ 写在前面的话 /

学霸经验贴,借着前人经验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今年复试大部分已经结束。小苏邀请一批“高分学霸”分享经验,希望同学们借鉴成功上岸学长学姐经历以勉励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有越来越多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发挥自己的余热。欢迎每一位独特的你来分享经历或经验。

有一分热,发一份光。

考研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对考研的疑问,或者你有希望我们创作的文章/内容/视频,可以随时联系小苏(wechat:①lqll_1998 ②xiaozhushou_123)。

一、前言

5月13日晚收到了拟录取邮件,跨度一年左右的考研之路也就到了终点,现应邀进行一点经验的分享。

其实个人来说,我觉得这种第一视角的经验分享比较尴尬:如果不能展示足够的个人信息,很容易令读者做出信息不充分的误判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反而背离了分享的初衷;而展示太多个人情况又比较难提出相对全面客观的观点,另外无论优劣,太多关于个人的描述或是意见的提出都又可能会给读者,特别是认识的不幸考研失败的同学留下一种洋洋自得的幸存者的印象,这也是我极力避免的情形。但是在考研的路上,我有幸接收到来自各种渠道很多的帮助,也读了很多前辈的经验分享,所以觉得还是应该把自己这段时间形成的认识组织整理一下,希望帮助到更多人。在信息分享上,我会把可能相关的信息尽可能全地展示,努力保证信息充分且有参考价值。

另外,由于考研过程中没有刻意备份,加上疫情原因很多资料不在身边,回忆部分不够详尽准确,还请见谅。

总的来说,考研准备的过程就像故事里的小马过河,我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案例,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现实难度形成一定认识,并做出相应的准备。这也仅是我的一个案例,以及我基于自己情况产生的理解,有关事实的分析与判断还是要读者自己进行,希望我的信息能对部分人的决策有所帮助。

二、个人情况介绍/关于择校

我本科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一战应届初试402(数学三120英语一86政治72专业课124),复试91,加权总排名6。本科学过初试相关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与博弈论。本科成绩88.48/100,排名22/75,其中英语能力相对较好,六级597分,以及考完初试体验了一次裸考托福108,平时部分专业课全英文授课。

因为保研率较低,从大一下学期结束后,我就基本放弃了保研的希望,心理上有了考研的准备。但在接下来两年的学校课程学习中,也还是尽量在“混过就行”的心理基础上通过突击等方法保持了稍靠前的排名。基本来说,本科期间还是过得比较水,除大创、美赛以及一些课程论文外没有很多科研经历,实习方面也只有一段较短的银行实习。

择校方面,首先我的未来规划是进入业界,所以不太考虑学术科研的因素。而见识过本科同校的各路大佬以后,我真切意识到学校只是发展的一个平台,平台上的个体差异很多时候才是决定因素。当然不同平台之间有高下之分,但就我当时的考虑范围内,平台的差距并不是决定因素。我觉得即使我顶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考入五道口等学院,就我的目标与自身情况而言,我也很难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而软微更加综合的环境和较多的实习时间可能更适合我个人在就业方面的提升。所以,我就还是选择了风险相对小一点的软微,没必要为了平台承担额外那么大的落榜风险。

三、初试准备

说实话,我自己的学习模式并不太好,往往是“设定高期望—短期努力—短期成果—懈怠—颓废—挣扎—重新设定期望”这一过程不断反复,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这样,再好的计划最后都变成了deadline驱动,非常折磨人而且没必要。

最后整体来看,我初试准备的努力程度可能并不是很好,基础阶由于劲儿头还足,数学和英语的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强化阶段后期懈怠的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了一些问题。好在一方面我学习时的效率还好,加上英语专业课的掌握还行,初试结果也就差强人意。

1.数学(120)

数学是我发挥得最不好的一门课。但其实数学花的时间相对很多,大三上学期我就简单过了一遍高数课本和习题,然后大三下开学以后每天也是数学上花的时间最多。

正式开始备考后,数学首先做的是 全书的高数部分,做完以后感觉掌握得并不太好,就又做了一遍。第二遍做完以后又做了李正元的高数部分,感觉难易程度介于第一次做 和第二次 之间。大三下学期的剩余部分又初步过了一下线代,但是还有挺多地方理解得不好。暑期就主要做了一些基础阶查漏补缺的工作,此外又做了 的线代讲义、概率讲义,还有660。大四开学以后基本就是做真题卷、以及后面 、 、 、李林等人的模拟卷,直到最后初试,数学卷基本没有中断。

分析数学出的问题,一方面我觉得是暑期做的题不太够,以及后面做卷的时候有一点贪多,但实际很多问题并没有真的通过总结方法解决掉;另一方面是临场的原因,考场上我的失误控制做的不是很好,下来对题也发现丢掉了不应该错的小题。总之数学方面没有太多正面经验,更多希望读者以此为戒吧

2.政治(72)

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

政治的分数比我预期的要高。正式开始学习政治是暑假开始后,一边跟着视频看精讲精练一边做 的1000题,但没有文科基础的我第一遍基本只是留了个印象,而且很容易钻牛角尖。因为效果不太好就不断重复,到十一月左右1000题前后过了三遍,精讲精练也过了两遍,还有讲真题等教辅也都做过。

但是由于对自学能力过于自信,后面没有找网课去学,结果就缺乏相应的一些做题方法和总结,做题还是靠死记硬背。直到后来做米鹏、陆寓丰、 等老师的模拟卷选择题上35分都很困难才开始着急,找来 的网课以及讲义很快地过了一遍,又连续做了十几套选择题找感觉,才基本把选择题稳定到四十分左右的样子。论述题方面比较认真地背了肖四的大题,小黄书更多是熟读,但是到考场上好像并没有什么印象。最后考场上发现选择题并不是很难,但论述题方面肖四并没有往年那样押中很多,更多的是靠自己现编......最后选择题应该是上了40,总分比较满意。不过感觉今年北京给分比往年宽松,这也是一部分原因。

总之,政治备考一开始也是走了不少弯路,所幸后面做了补救。建议对没有基础的同学来说,政治还是跟着老师学一下方法、总结这类内容,对于记忆、做题都比较有效。

3.英语(86)

英语应该是我成绩相对最高的一门课,但这门课的经验其实没办法分享太多。因为英语的底子一直都比较好,备考的时候真的是把英语的时间压缩到最少,甚至中间有几年的真题还没有做(正常应该做两遍左右吧)。但不管怎么样首先基础阶段的时候还是要把单词拿下来,语感和阅读速度再好不认识词都是白搭,以及有空可以借阅读练习下翻译,到后期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给英语(本人买的翻译书到现在还没动过)。

我的作文相对还是花了稍多一点功夫:因为小作文部分的格式相对固定,语言要求也更精炼准确,我就在考前花时间靠以前积累以及参考市面部分作文书自己写了小作文的各种模板,其实也没时间背下来,就是自己写过以后对某些地道准确的表达会有一点印象,考试时候能借用下就够了。大作文没有刻意准备过,只是明确了写作结构,然后练卷子的时候大小作文一起用答题纸写过几次,考试的时候也是靠语感想起啥说啥,但最后成绩还好。前面选择题反而答得不太满意,记得对题时候好像是客观题错了7分,那作文翻译应该是一共扣了7分。

总之,英语方面前期背单词比较重要,然后作文可以提前做一套自己的模板,并用答题纸提前多练几次,临场的感觉会好很多。

4.专业课(124)

我对专业课的分数比较满意,虽然备考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先说下考试感受:20年软微的专业课题目在我看来整体难度应该是低于之前两年的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除个别题目外考察的内容都相对比较基础,我个人在答题的时候除了有一道求边界条件的题没太看懂以外,其他都比较顺畅地答了出来,这可能是第一年换教材导致的。对于以后的专业课难度,我认为还是会回归到相对更难的水平。

首先列下我看过的专业课备考书目:

微观:范里安、平新乔、尼克尔森、张维迎

宏观:曼昆、张延

教辅:范、平、尼、曼的圣才课后题详解

其他资料:运筹学教材、关于宏观经济理论的论文

基础阶段主要看的是范里安和曼昆,因为备考时距离大一大二的经济学课程已经过去了较长时间,花的时间就比较长,一学期两本书好像只各看了一遍。暑假的时候买了圣才的教辅,开始结合着教材看第二遍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但是由于范里安的内容数理方面不太好,圣才自己的课后题很多又都是参考平新乔与尼克尔森来写的,看的时候非常痛苦,完全不知道某些式子是怎么来的;曼昆还好一些,但我也是看得找不着北,所以就干脆放弃,扔开圣才去看平新乔和张延,事实证明这也是比较有效的决定。

因为平新乔和张延是北大的老师,在理论的展开讲解、数理证明方面比较符合我们的思考习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本书中用数学工具对一些理论的解释,比起用文字刻意绕开数学去解释的前两本书阅读体验好很多。当然,张延和平新乔书上的一部分内容看不懂也没关系,那些本身就不在考察范围里。看完这两本书之后,我便返回去做圣才的题目,感觉就好了很多。

同时,我也看了看本科学过的张维迎老师的博弈论,但只是过了一下知识点和应用,理论证明大部分不需要掌握。圣才快做完时,参考书目突然换成了尼克尔森,那只好又去看尼克尔森和做配套的圣才题目。但因为平新乔与尼克尔森的讲述方式十分相像,所以在阅读和做题时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

在专业课的复习中,我认为一定范围内的“过度准备”其实是比较有益于对当前范围内知识的学习的,这里简单谈几个例子:

1. 微观求最优问题时离不开求极值,但是数学上的原理我其实并不太清楚,各种特殊情况的考虑也总是感觉比较混乱,于是我找来运筹学的教材,把库恩塔克条件这部分比较详细地整理总结了一下,包括对应经济学中需要考虑的一般和特殊情况,这样就一次性解决了求极值二阶条件、角点解等方面的各种问题。

2. 宏观经济流派各理论的梳理部分,张延老师的书写得其实逻辑很清楚,但是和曼昆的教材一对比,会感觉很多地方不太一致。由于没找到一本写得比较全面的书,我就到知网上搜了一些凯恩斯、弗里德曼、萨缪尔森相关的流派评述类论文,果然解决了大多数困惑,然后就花半天时间把这些论文和教材的相关知识整理到了一起。在这之后,宏观的很大一部分论述题其实就顺便解决了,很多时候甚至能看出答案是从什么理论的角度写的,并且能对参考答案做一些补充。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宏观的动态AD_AS模型、增长理论、消费者理论、微观的博弈论等等,很多看似难点的知识在学习过全貌后其实非常简单。看似学习库恩塔克条件、论文等考试范围外的内容是在浪费时间,但是通过学习它们能解决不少考试范围内的问题,反而是为以后节省了时间。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应届考研402分复试91分

考研时的专业课笔记

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

当然,在“过度准备”前还是要考虑下必要性,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这样做,这种方法还是以解决困扰自己很久的重难点为主。

习题方面除了圣才的教辅和软微17,18,19真题以外,我还做了光华十多年的微观真题、南开中财人大的近几年真题,特别是宏观部分。其他院校感觉不是很贴切就没做。大概地讲,软微的微观和光华更贴近(软微思路稍简单但计算可能更复杂),宏观和南开中财人大更贴近(软微更难),对数理的考察相对更多。

最后提一下宏观的记忆问题,大部分理论方面的问题,包括宏观论述题,我都没刻意记过,也觉得不太可能背的下来......建议理论知识最好熟悉理解以后用自己的叙述方式以专有名词术语的形式转述出来,这样的产出效率最高,而且也不会给阅卷老师留下死记硬背的印象。当然,对于一些分条的知识点还是要多看熟记,但这一部分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应届考研402分复试91分

考研时的专业课笔记

总结一下,专业课备考建议首先以范、曼辅以教材课后题打下基础,然后继续看平、张、尼这三本书拔高,有重难点可以“过度准备”来解决,然后返回来处理相对复杂的习题,最后练习真题和加强记忆。另外,软微有一些学长学姐建的QQ/微信群,很多时候大家都可以从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帮助,以后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一下。

四、复试(91)

可能再也找不到一年的复试比今年的更为特殊了,所以今年的经验对以后的参考价值不是很大。对软微来说,今年复试有三个比较大的变动:

1. 网上复试:这个反而是影响最小的变动,因为本来软微也是面试形式,另外我觉得在家里更不容易紧张;

2. 复试比例似乎有变,今年的复试人数现在还不太清楚,有消息说是97个复试名额,录取人数基本没变的条件下比起去年120左右少了很多,也就是说进复试以后的压力会小很多;

3. 考察内容有变:从官网的通知其实就能看出端倪,19年及以前的复试通知里都说重点考察基础知识、英语能力、沟通能力等,今年的通知说的是重点考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综合素质等,结果从我个人的经历看也是比较符合这种描述的,推测可能是网络复试为了保证公平性尽量减少基础知识这样有作弊风险的内容考察,换句话说,考的内容大多不是查资料就能解决的。总的来说对于初试分数相对较高的同学,今年的复试还是比较友好的,但大概率不会延续,以后的同学们还是要在初试尽可能考高的前提下复试也全力准备。

我的复试成绩91分,应该是比较高的水平,因为把我的总名次拉升了不少。但由于签过保密方面的承诺书,具体复试流程和问答内容不便透露,这里主要讲下我觉得有效的一些准备工作。

1.个人陈述/材料

考北大的同学在复试前都要交一份1500字左右的个人陈述,这是老师在复试提问时会参考的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机会,但在罗列经历的过程中最好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使全文逻辑顺畅一致。另外,所有放在个人陈述上的内容都要仔细准备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包括写过的文章、参加的实习比赛,甚至考的证书等。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也给了我们机会来把老师的兴趣转向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方向,一方面可以为复试增添亮点,另一方面也相对减少了复试中的不确定性。所以个人陈述一定要悉心准备。

2.知识准备

软微的老师们涉猎广泛,像我这样经管类本科的同学所有学过的课程都有可能被问到,我今年准备了专业相关的金融工程、应用随机过程、计量经济学、投资学、公司理财、风险管理、金融数值计算、固定收益证券、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互联网金融、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还是被问到了完全没准备过的地方(不过确实是我准备上的疏忽)......当然老师的态度比较好,我也凭印象答了一些,但还是建议把学过的都过一下。短期熟练掌握所有课程肯定不可能,但对于面试来说了解大概即可。另外,在极有可能被问到的专业课程方面大创对考研复试有用吗,还是建议做一些“过度准备”,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深度。

3.复试

就我经验来说,复试的时候老师的态度都非常和蔼,特别是组织问答的老师,很能缓解紧张的情绪。复试过程中不用紧张,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瞎说,老实说不会,把自己会的部分和老师们讲一下就好。整个过程的神态举止可以提前练习一下,尽量自信,也别自信到与老师在特别是非学术性的问题上吵架。当然,我觉得以后软微应该还是更多考察基础知识与专业素质,太关注外在的问题也没必要,表现清爽大方即可。另外,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练习下英语口语,虽然分值不高,但这是给老师展示的第一印象,我自己可能也是因为这方面在最后的分数上有所受益。

五、写在最后

最后补一段老生常谈:考研的最终目标就是被录取,即考到足够被录取的分数,也即学到一个能考够足以被录取的分数的水平,以上也只是我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法。所以考研备考虽然对每个人不确定性非常大,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去判断,就是考察内容的掌握与否:我们整个的备考阶段就是利用所有能用上的方法和途径:熬夜刷题、独自沉思、博览群书......最终达到掌握内容的目标,所以也就不用过分纠结于自己是不是比别人少做两页题这样的事情,只去想办法学会、考高。

真诚祝愿有心的你也实现这个目标。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应届考研402分复试91分

经验贴丨北大软微20金科应届考研402分复试91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