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考研人数预计突破520万!“逆向考研”如何破局




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377万,相比20年增加了36万!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相比21年人数增加80万!再创新高!预估2023年考研人数会增加到520万以上!

伴随着考研人数的激增,“逆向考研”这个词影响也逐渐出圈,越来越多的双一流高校生考研到双非院校,

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称,广州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批985、211高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

96名浙大本科生报考杭电研究生等等“逆向考研”的新闻层出不穷,个人认为这背后更多是考研高度内卷和当前就业形势重压下的无奈之选。

考研人数持续激增,名校上岸压力山大

考研人数屡创新高,带来的就是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变得越发紧张,考生为了博得一个名校的硕士头衔不惜头悬梁锥刺股埋头苦读,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更是花了很多钱来报考研全程班,各种各样的拔高网课,导致冲击名校的考生彼此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光明网刊发评论员文章称:以最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该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较上年上涨12分。基于国家线,各院校新传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为了普遍现象。要知道新传专硕满分500分,40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复试。

专业竞争形势激烈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了。这个时候,竞争力相较弱一些的双非院校,自然也就成了更多双一流学生的考研选择。

就业压力大,门槛越来越高




自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开始逐渐普及了,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大学生的贬值,现在的大学生早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稀缺的状态了,有戏言称,如今的大学生就像是批发市场里的大白菜,按堆卖。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2022年高校毕业人数1076万人,同比增长167万!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部分社会岗位的入职门槛提高,很多好的企业的招人的学历要求最低都是硕士,甚至博士,在求职压力的裹挟下,不少双一流高校生要求的,是先拥有一个硕士身份。

双非院校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上岸把握更高

双非院校的竞争力,对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来说,竞争的压力就要小一些了,跟普通的双非院校学生而言,双一流的学生确实要更占优势,因此,对于部分双一流的学生而言,削尖脑袋往双一流名校钻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如退而求其次,选择双非院校上岸的把握大得多,至少能先取得硕士的学历。

唯学历论社会价值观的裹挟

入职大部分行业,学历永远是第一块敲门砖,社会普遍认为是学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博士,就算你自己有能力,HR一看简历上面的本科学历首先就刷下去了,更别谈让你展现自己的能力,

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学历与能力是挂钩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不会冒这个风险,筛掉更高学历层次的人来检验你是否有能力,也正因此在名校竞争压力下,取得一个双非院校的硕士,至少比自己只有本科学历要好得多。

逆向考研,考研人如何应对?

提升自己,面对逆向考研的第一选择

面对逆向考研,提升自己才是王道,不管是从冲击双一流名校,还是双非院校,提升自己永远能拥有更多选择,因此需要把握一切可以用于提升自己的机会。

在家或者在教室自不必说,利用好自己手中的一切资料进行复习,尤其是政治这一花费时间相较其他科目较少,就能获得一个不错分数的学科需要得到重视。

很多考生认为政治相对较简单,最后再冲刺就行了,其实如果只为了获得一个60左右的分数的话确实不需要过于重视,但是要冲上80+这种能拉开差距的分数话就需要尽早准备了,尽早准备哪怕一天花费一个小时,效果也绝对是强过临时突击的。

利用碎片时间,提升自己战胜对手的捷径

而在平时,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是提升自己战胜对手的一个重要捷径,碎片化时间适合利用于刷题上,记忆知识点的话不容易记住,而随身携带的手机中的软件,是利用碎片时间的最好方式,类似高途、题管佳考研、有道、考研、这些比较还不错的考研刷题软件。

特别是题管佳考研,就是比较典型的一款考研政治刷题软件,为了将刷题的方便程度提到最高,选择的是以微信小程序的方式


来承载题库,避免了手机注册绑定的繁琐,也没有把刷题作为噱头,来诱使用户买课。是只做题库,不断扩充试题数量,更新题库以达到与考纲相符的目的,在如今一系列想方设法推销课程的考研软件中也算是比较难得了。

综上,“逆向考研”是整个社会环境作用的结果。而对于考生而言,逆向考研不必过多关注,只需要牢记一点“提升自己是面对逆向考研的最佳方式”。把时间充分利用在复习备考上,只有自己得到提升,在面对考研复试选学校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不受“逆向考研”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