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机构:我的心理咨询之路-启




2011年,和大部分大四学生一样,在考研和就业之间徘徊,现在远看当时,无论哪个选择,其实都是一条贴近现实的合适选择,但站在当时的点上,我体会不到。现在就知道,体会不到也有体会不到的道理,谁让那时候处在叛逆期。

那时的心声:如果我有选择,两条路都不选,我想走第三条路。第三条路是什么?我并不知道。

最终选择考研。并不是我想考研,而是我的好朋友在考,我只是陪跑,结果意料之中的失利。复习的时候心理学考研机构,每天在网上瞎胡逛,读到胡因梦翻译的一本小册子《钻石途径》,其中一段非常呼应我当时心中关于职业的迷茫,那一段内容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婴儿长到现在,所经历的人和事,一定有其内在的联系,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深层想过关于这些人、事之间的关联,一旦他深入的去想,他就会变得和从前不一样”。

书中其中大约提到「深层心理学」几个字眼,我大学有两年的时间泡在心理社团,对「心理学」这个词并不陌生,闪出一个念头说“心理学,对,是这个,就是这个”,后来,在网上百度到现在的邻居机构,开始学习心理学。

考完证,从事心理学工作也是巧合。2011年,还没有微信,我的QQ好友里有个人叫“非洲紫罗兰”,我和她闲聊,便说起工作的事,她说我可以到她单位试一试,刚出学校,两眼一摸黑,啥都不懂就去了,没想到很顺利的面试通过,就这样和“非洲紫罗兰”成为同事,一起共事四年,现在虽不常见面,依旧是非常好的朋友。

心理学考研机构

和她一起共事的时候,我常觉得她身上有一股安定的力量,能让当时心浮气躁的我稳定下来,后来逐渐意识到,能长久相处的朋友之间总有的微妙的共性。我和她之间的共性就在,一部分的我们都不太懂“世故”,不善过度社交。

2011-2014年间,我的老板很却巧妙的弥补了这一点。她非常懂人情世故,也爱征战沙场,她带着一个手指能数得过来的员工在西安市的学校和机构走南闯门,让初出茅庐的我见了不少世面。老板不认可弗洛伊德和弟子们的一套,喜欢「教练技术」和身心灵。由于工作关系,我当时接触了不少身心灵的东西,以及传播它的人和团体。尽管直觉告诉我,某些地方和考证时学的东西有冲突,感觉到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劲。

为了能搞明白它们,我就去书店翻身心灵的书,那时候张德芬、武志红、肯·威尔伯、克里希那穆提、《秘密》、《吸引力法则》《无量之网》《零极限》是刚在国内火起来,稳居畅销书的第一排。菜鸟的我什么也不懂,一个不漏的就把它们通通翻了一遍,看完,好像懂了点啥,又好像什么也没说也没动,模棱两可。

还没来得及深究下去,2014年六月我换了单位,整整一年,浸泡在沙盘和心理教育的圈子里。那时候,微信语音微课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在其中忙得不亦乐乎。

2015年6月,我再次换单位,进入目前所在的圈子里,算是心理学的主流圈子,日常接触的学习和工作内容也偏主流一些,有段时间,我特别瞧不上曾经接触过的身心灵圈子,觉得神叨叨。直到接触的「具身」这个概念,唤起了心身灵圈子里的人、事、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才依稀觉得,可能这一切之间可能有点联系,至于是什么联系,目前我所知有限,还不能清晰地用文字描述它们心理学考研机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心理学考研机构

这些年工作和专业经历心理学考研机构,倒是让我祛除了“一切都用心理学解释”的盲目跟风、信奉和崇拜,孵化出来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也让我切身体会到:

1.人习惯用自己已知的东西解释未知,对于未知的东西,不要轻易否定,应持有谦虚的态度抱持它或者继续搞懂它,否则,随时间推移,你不断增长的所知就会让你懂得曾经的浅薄。

2.心理学是一门解释人内在的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科,不是金科玉律,人在发展,学科也在发展,对人认识的视角也会越来越多元,要尽可能的保持开放性。

3.学习各心理流派的技术和方法的过程,亦或用其他学科理解人的过程,都是一种解释学,并就像上学时,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心理学考研机构,没有好坏之分,重点是,不要太偏科,基本过关,上了平均线,到大学再精专。搞心理咨询也一样。

4.人所经历的一切,站在一个时空观的角度上,的确有其内在的联系和必然性。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