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地点:我,2022年毕业,海投30份简历没工作




每到五四,B站都要出一部关于年轻人的宣传片,而今年的宣传片和往年相比,有些变味了。

这部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合作推出的短片,主题叫《不被大风吹倒》,讲述了两个莫言亲历的故事,本质上就是告诉年轻人: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无论前途多迷茫,都要挺过去,不要躺平,更不要摆烂。

回想从前,2020年B站的宣传片《后浪》,让一代年轻人充满信心,因为视频告诉他们,你们这一代拥有比前浪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可能;2021年《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则奉劝年轻人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网上跟人打嘴仗,现实环境很好,干啥都能挣钱。

而今年,B站宣传片竟然教年轻人如何面对艰难时刻。一位网友对这一画风的转变做了比较精当的评论:这三年,宣传片从锋芒毕露到一点点收敛考研复试地点,再到正视年轻人的困境,就像眼睁睁地看着一位年轻人逐渐被磨去棱角。

事实真是如此吗?深蓝财经选择在即将到来的毕业季和几位2022届毕业生聊一聊,他们的现状以及工作问题。对他们来说,与自己同台较量的年轻人将从去年的909万人增加至1076万人,PK难度再次上升。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1 通过人才引进,上岸事业编

周源远 | 东南沿海某211高校,本科

我叫周源远,某211高校本科生,重庆人。

去年此时,我还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因为学长学姐貌似在毕业前都落实了一份在外人眼中的好工作。那时我想,“明年的今天,我也应该不错。”

但从去年9月份开始,当考研的压力逐渐显现,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甚至想过放弃。每次我一抬头,书桌前的科比海报,周边泛起的褶皱,似乎都在不断提醒我,属于我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可能考不上研,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到考前几天,心中的担忧与沮丧堆积成山,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上。

最后考研成绩出来,还不错,但是和对手比起来显得不够。既然如此,那就立即准备考公。

就这样,书桌上的考研资料渐渐被一本本考公教材所取代,几乎每一天,我都在和一些“莫名其妙”的题目纠缠不清。但就在我每天沉迷于刷题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辅导员在群里发了一个通知,西南某地级市有一场“招才引智”活动,带编制而且无笔试。

辅导员鼓励我们都去试试,于是我参加了一个当地区上的线下面试,以及一个市属电视台的线上面试,成绩分别是84.6分、岗位第一,86.6分、岗位第二,在所有上岸的人中应该能进前十。

突然降临的好运,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虽然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为人民服务,但我已经心满意足,“1、2千的工资也好,3、5千的收入也罢,稳定更重要不是吗?”

2 面试浦发,以为是管培生结果是柜员

陈橙 | 本科双非二本,末流985硕士

考研复试地点

我的起点不高,本科就读于老家周边城市的一所双非二本,原本能上个二本就很心满意足,但是后来实在不知道毕业之后可以干什么,所以决定考研,最终成功上岸煤矿省某985高校,法学专业,已过法考。

2021年,我跟室友们一起加入了考公大军,每天沉浸在刷题的枯燥生活中,秋招完美错过。我后来报了国考一个180:1的税务岗位,成绩126.5分,未能进面。紧接着,我又准备了山东省省考,仍然失败,参加的家乡定向选调上个月刚出成绩,竟然都没进面试。可是我每天都很努力了啊考研复试地点,始终每次差那么几分,是我学的不到位,还是上天在故意捉弄我啊!

考公期间,我也投过十多份简历,基本上都是国企考研复试地点,大多数石沉大海。截至3月底,我就只收到一个省属国企offer ,不过,听说该国企近几年效益不好,所以放弃了。现在回过头看,那阵的我,真不知道有什么资格心高气傲。

4月中旬,我收到了某地市级浦发银行的一面和工行笔试,最后工行笔试未过,浦发面试以为是管培生,结果看到邮件才知道是柜员,管培被刷了。虽然我不想当柜员,但还是去参加了面试。直到现在,毫无进展。

要是我毕业都找不到工作,大概率就是去律所吧。

3 offer拿到手软,年薪40w

姜皓 | 某示范性微电子高校,硕士

我所在的学校,是全国9所示范性微电子高校之一,专业是IC设计方向。

去年秋招时,我和同学们差不多人均手握二十几个offer,像大疆、哲库、阿里以及国外一线芯片企业、国家级研究院等等,都抛来了橄榄枝,开出的年薪普遍在40万以上。阿里平头哥最让人瞠目结舌,成都IC岗,50万以上,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太离谱了,在上海开到50就已经是top级别了,更何况成都。而在往年,硕士应届毕业生的薪资也就30万元左右,互联网大厂会多20%-30%。

我们这么抢手,还不是跟芯片人才缺口大、相关企业数量增长快这两个重要因素有关。从数据上看,2021年(截至12月1日)考研复试地点,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由2020年的2218家增长至2810家,全年芯片行业投资总额预计达到1500亿元,是近两年行业里数量增长最快、拿钱最多的一类公司,相应地,设计工程师成了市场中最吃香的职业。

虽然拿到的offer数量不少,但我们也会非常理性,除薪水外,还会衡量地域、团队实力以及能不能学到技术等因素。如果接到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的offer,还要考虑户口问题。

思来想去,我最后选择了某一线城市的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公司规模在五六百人左右,其中80%是研发,以前都只是社招,今年由于缺口太大才开始的校招,给我的薪资是40w+。

抛开钱的问题,人情是我选择这家公司更为重要的原因,一位跟我关系不错的学长,就在这家公司任职,他平时会把一些小的技术问题交给我处理,也会帮我答疑解惑,对我的帮助很大。后来我才知道,这实际是学长帮公司抢人的一种策略,毕业了直接拉过来。

我进入公司以后,第一年主要就是接受培训和做一些不大的项目。等从业3年到5年技术成熟之后,再跳槽到其他公司,到时候就成了创业公司特别想拉入伙的“香饽饽”,薪资翻2-3倍不成问题。

4 海投30份简历无果,心态被搞崩

王智 | 理工类双非,本科

我在一所理工类双非一本读会计学,能考上这所大学是我参加了两次高考的结果。大学四年,我的成绩在全专业里算不上拔尖,但也不拉胯,去年3月,我决定考研,目标是上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专硕。

考研复试地点

但很惭愧,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我最终连国家线都没过。其实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完了”,因为专业课很多不会,只好胡编乱凑。上学年期末,待我把论文开题报告和实验课上完,就紧接着买了公务员的书备考,但另一边我又想找一份工作保底,所以在备考期间海投了简历。

一时间,学校里的评测,应聘时的笔试、面试,以及写、改论文,犹如滔滔洪水占满了我的日程,使我身心俱疲。

今年春招,加上我在各种招聘软件上投的简历,大约有30几份吧。春招收到的面试,有传音控股采购岗、格力财务、OPPO财务岗、重庆铁塔财务岗、四川电信客户经理,机会看似很多,但最后几乎通通“阵亡”,要么内卷极其严重,一面二面挂,要么二面之后杳无音信。

我自己在软件上投的简历,也有HR表示可以聊聊,但转念一想,自己真的愿意跑到离家2000多公里的地方一个人打拼吗?答案是否定的。

可能在我们县城,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像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卖猪肉一样,都是一个笑话,当听到的闲话越来越多,我的性格也开始变得敏感多疑——

家人一唉声叹气,我就会想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工作拖累了他们?学校催三方,辅导员在群里喊同学们填就业信息,我就会怀疑全天下是不是只有自己没有着落?考上研的室友在群里分享她的喜悦,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会认为她是在我面前故意炫耀。

当以前的各种畅想被现实一一击败,我的心态可以说彻底崩了,这种每天自我分裂,又在自我治愈的心理起伏,好像把我拉回到了第一年高考失利的日子里。

5 回老家上班,月薪4k很满足

何力 | 双非二本,本科

我读的是生物技术专业,2021年底通过校招收到了学校周边公司一份应届生岗offer,公司跟疫苗相关,但因为想回家拒绝了。

放寒假期间,我又拿到了家乡省会城市一个制药国企化验岗offer,当时非常激动,想立马答应了。然而父母却表示别着急,建议先过去看看环境怎么样。

一天下午,我抽空循着导航找到单位所在地,一个县城的工业园区里,交通非常不便。在大门口转悠了近一个小时,除了一辆通勤车,没有任何私家车出没。我宽慰自己,地方偏远了一点没啥,只要待遇、福利可观,依然可以试试。

然而,HR却告诉我,本科生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300元,扣完五险一金,大概还剩1900多元。左思右想,实在是觉得工资太低了,再加上全家反对,因此又拒绝了。

这时候,时间已经到一月份了,我开始有些焦虑,一躺床上,额头上就像一块秤砣压着一般,久久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有时候深夜都会惊醒,心脏始终堵得慌。因为我没有考研,跟风准备的所有编制考试又在疫情的影响下全部延期。

好在我还是幸运的,没过多久收到了家附近一家生物工程公司的化验岗offer,在放下所有顾虑之后,干到了现在。

工作还算清闲,每天就做做实验,早八晚五点半,骑行十五分钟到家,一个月到手四千多。跟身边的同龄人比,我没有啥远大的志向,这种平平淡淡的幸福足以让我快乐。

(*应受访者要求,周源远、陈橙、姜皓、王智、何力皆为化名。)

本文源自深蓝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